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6集力行分享 |
华红霞学长 |
|
引导孩子从小立“大”志
这节课后,我把蔡老师讲的范仲淹从小立志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”的故事讲给女儿听,并告诉女儿,范仲淹曾在《岳阳楼记》中写过一句名句: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女儿听了很感动,并吵着我再讲一些蔡老师讲的故事。 有时,我们总觉得孩子小,跟她讲那么大的道理或是名人的故事,他们能听懂吗,听了之后能有用吗,其实,孩子完全能听懂,完全能感受到圣哲人那份一心为民、念念为众的心。作为家长,我们应该早日在孩子心中播下圣贤的种子,引导孩子从小立大志,也许有一天,就能长成参天大树,假如你连种子都不播,怎么可能会有收获呢。 蔡老师也曾说过:学贵立志。当孩子确实发了这种利益社会的心,在他成长的过程就会有很多贵人相助。 作为家长,特别是母亲,要明白,能培养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,那就是我们对社会最大的贡献,我们应该引之以为豪,并为此而不疲。当然,最重要的是,我们要提升自己的德行。
己有能,勿自私
这节课和上节课当中,蔡老师将“己有能,勿自私。人所能,勿轻訾”的道理讲了很透彻。我也将其转告了女儿。女儿听了是连连点头,相信从小的教育,她会做得较好。 记得自己小时候读书时,自己会的知识还掩掩藏藏地舍不得告诉同学,生怕别人超过了自己;别人比我好还会心生烦恼。这就是妒忌心,关于妒忌心,前几节课中,蔡老师也作了透彻的讲解。 反观自己现在是否还有这样的心态,答案是肯定的,还是会有攀比心、虚荣心、比较心、妒忌心,原因是自己私心比较重,好处都想自己得,对自己未来信心还不够,对圣贤的教诲还不能全信、真信。 “一门深入,长期薰修”,时时用圣贤教诲提醒自己,更重要的是要老老实实、依教奉行,真信、实干,才能真正得利益、人生才能充实快乐。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